原子能科学技术毕业论文范文(原子能科学技术(9)
中华二十三年(193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40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为教授,1958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获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 1990年,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1994年当选为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吴健雄主要学术工作是用β衰变实验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用实验证明了核β衰变在矢量流守恒定律,μ子、介子和反质子物理方面的实验研究,验证“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奠定了吴健雄作为世界一流实验物理学家的地位,许多著名科学家都为她没有因该项成就同杨振宁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奖而疑惑不平,但已被公认为世界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李政道: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内,共派出了915位研究生,并得到美方资助。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获得“2015中华文化人物”荣誉。
虽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都是华裔物理学家,但终究是从走出去的科学家。就说明了,人是聪明的,人搞科研是很有魄力的。的飞速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
从诺特定理到宇称守恒是进步,从宇称守恒到宇称不守恒,更是突破。未来我们一定会弄明白,宇称不守恒的根本原因。
因为我们人类时时刻刻都在准备突破。但你要突破,首先要学习很多很多的知识,高等物理,高等数学,还有对物理,对哲学的感悟。我希望你成为科学家,然后我会在这本书中,很荣幸的也介绍你,让更多人的看到你的研究成果。
摘自独立学者灵遁者量子力学书籍《见微知著》
邓稼先是不是的创始人?
只有一人。
之父是钱三强。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元勋,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
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科协副、名誉,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
扩展资料:
从新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党。
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
他像当年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
人们后来不仅称颂钱三强对极为复杂的各个科技领域和人才使用协调有方,也认为他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烈”的科技。晚年的钱三强身体日衰,仍担任了科协副、物理学会理事长、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一直关心核事业的发展。
1992年,他因病去世,终年79岁。国庆50周年前夕,中央、国务院、中央向钱三强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