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科学技术毕业论文范文(原子能科学技术(2)
都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吗?
当然是科学家制造的,而且如果是核能领域的顶尖人物科学家。科学故事的话给你讲一个我国“核能之父”故事吧。1905年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E=mc2。当有人开始预言这一发现可能制造出拥有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破坏力的杀伤性武器时,各个国家都开始了物理研究的科学竞赛,无数科学家终日埋头苦思,希望窥得这一等式背后的奥妙。这其中就有一名年轻的学者,后来被誉为“第一个揭露秘密的人”——卢鹤绂。
核能之父:卢鹤绂
说起卢鹤绂大家可能还有些陌生,但是在基础科学学术界卢鹤绂可以说早已是家喻户晓。1914年生于辽宁沈阳的他,自幼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其初中老师曾直言:这个学生的推导能力在我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实属罕见,以后堪成大器。果然日后卢鹤绂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燕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毕业后又留美深造,专攻近代物理与原子物理。
卢鹤绂在燕京大学毕业时的留影
1939年,25岁的卢鹤绂获得了硕士学位。少年得志的卢鹤绂认为继续在学校读书未免太显“书生气”,便告别校园,投身科研第一线。华人当时在美国科学界几乎没有什么地位可言,许多人甚至学者都认为来自的科研人员太过死板,出不了什么成果。这一荒谬观点激怒了卢鹤绂,年轻的他决定赌一口气,这一赌就是整整三年。这三年卢鹤绂几乎足不出户,整天泡在实验室里面对着一个个对照组与数量庞大的数据。他的目标就是攻克当时物理界公认的难题:如何用特大的质谱仪长时间积累出足够数量的铀核。
核能之父:卢鹤绂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卢鹤绂写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研究论文《新型高强度质谱仪在分离硼同位素上的应用》,更了不起的是他还凭一己之力制造出了新型60度聚焦的高强度质谱仪。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卢鹤绂成了美国学术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可是美国当局却不顾他的反对将其发现列为机密,并直接运用到第一批与原子反应堆的设计中。卢鹤绂的论文一直到写出后的第八年才以摘要的形式发表在全球流通的学术期刊上。
核能之父:卢鹤绂
褪去了年少时的轻狂,也看清了国际社会的态势。1941年,卢鹤绂在寄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我要回国,与国民共患难,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就这样卢鹤绂毅然踏上了归国的旅程,他的同事们都为他感到惋惜,因为只要他再多呆两年,他就非常可能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是啊,一腔热血如果不能献给祖国,夺再多的诺贝尔奖又有何用?
核能之父:卢鹤绂
卢鹤绂归国时正值抗战期间,我国并不具备核物理研究条件。卢鹤绂便主动申请去各大高校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科研接班人。战火连天,没有固定教学场所,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先后都留下了卢鹤绂孜孜不倦的身影。教书期间,卢鹤绂也没有放下本行,利用这几年的时间写出了《关于的物理学》这一著作,书中不仅揭秘了的机理奥妙,而且还估算出了、原子反应堆的临界体积。这本书使卢鹤绂走上了学术巅峰,其风光在全球物理界一时无两,被誉为“第一个揭露秘密的人”。
卢鹤绂与同事们合影
1949年,新成立,卢鹤绂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的名字被当为绝对机密,受命任教于秘密开展的“546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大家应该没听说过,但是我讲一下这里都是一些什么人,你们就知道这个班到底是什么性质了。“546培训班”在最初的90人中几乎全是我国高精尖科研领域的高级工程师与高级将领,而在卢鹤绂的教导下,仅仅他的学生中就出了7名“两弹元勋”。
核能之父:卢鹤绂
1997年,卢鹤绂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老人昔日的学生问他:“以您的学术成就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您遗憾吗?”老人豪迈的说道:“开天辟地,创出新领域,自然得之。模仿练习,细游旧山河,只能失之。”
卢鹤绂将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与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一腔报国志,半生求是情。
化学中什么意思?
铍,化学符号:Be,金属,原子序数4,原子量9.012182,密度1.85克/立方厘米。铍是一种灰白色的碱土金属,铍及其化合物都有剧毒。铍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液,是两性金属,铍主要用于制备合金。1798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Vauquelin Niclas Louis,1763~1829)对绿柱石和祖母绿进行化学分析时发现了铍。但是,单质铍在三十年后的1828年由德国化学家维勒(Friedrich Woler,1800~1882)用金属钾还原熔融的氯化铍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