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科学技术毕业论文范文(原子能科学技术(4)
虽然发动机结构设计复杂,制造难度刁钻,但这种难度无法与材料相比。很多同学就不信邪了,为啥材料这么难?这还不是人类科技太落后,什么都要靠试验,只能通过一次一次试验,才能找到最优方案。
类似的,F16的发动机图纸,早早就有了;可以扫描出最先进芯片上所有的设计细节;如此等等。唯独材料,死死卡在瓶颈上!我国比美国落后,最大大部分的原因,就在于所谓的核心技术,归根结底,就是材料!
学术点说,就是我们搞不懂让不同的原子按照特定的规律排列。
新材料技术和量子力学
说到这里,有悟性的同学应该已经知道知识点了。以老杨理论为基础开发的标准粒子模型,就是人类解决材料问题的终极钥匙啊!你如果基本粒子特性都搞掂了,什么材料不是手到擒来?
2、杨振宁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几位物理学家之一,也是当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4年杨振宁因杨-米尔斯理论获鲍尔奖时,授奖词中称赞他的工作排在了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
牛顿的理论早就投入到生产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主要技术来源就是牛顿力学。第二次产业革命的诞生与完整的经典电磁理论的建立有着密切的关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早已投入到技术领域,科学家们根据相对论的计算设计制造出大型加速器,根据相对论的计算为导航卫星进行时间修正,质能方程为人类提供了核能。这些建立在伟大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技术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若是问杨振宁的理论促使了哪些技术的出现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目前看他的最杰出的一些成就还没有投入到技术应用领域,但这并不妨碍杨振宁是伟大的科学家。并且,伟大的理论往往都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在理论刚问世时,并不能看到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应用。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是法拉第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发电机,在法拉第展示发电机时,有贵妇问他发明的那玩意能有什么用?法拉第反问:“夫人,刚生下的婴儿能有什么用?”
杨振宁的最重要成就是在粒子物理与场论领域中,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让他拿到了诺贝尔奖,规范场理论孕育出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的统一,大显神威的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就是在杨振宁的理论框架下完成的。
把几种相互作用统一到一起能有什么用?找到各种粒子相互作用以及转化的规律会诞生怎样的技术应用?不论哪位科学家都不可能给出明确的回答,因为这样的问题太超前了,人类目前尚为力,就像牛顿在给出他的理论时不会想到今天会有成百上千颗卫星在太空为人类服务。
3、物理学家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论物理学家,人数不多,因为与实用离得太遥远。另一种是实验物理学家,其学术成果都可以直接实用。如丁肇中以及李政道在瑞士的欧洲大型对撞机那里,长期从事基本粒子的实验,发现了中子、质子、夸克等等。更多的发明和发现,是实验物理学。实验物理学家也是很懂理论的,杨振宁的获奖论文就是与李政道合著的,两人分享了1957年的若贝尔物理奖。
所谓理论物理学,就是脑袋里理想化,抽象化的东西,如果不经过实验或实践的检验,那基本上就是个屁,牛顿的理论被颠覆得有点多。事实上,理论物理学家要看实验报告,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推演理论。没有实验物理学,理论就是空中楼阁,水中月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老子李耳,就是个理论家,很玄乎,所以老子的理论叫作玄学。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难道能说是老子让高铁在大地上奔驰的吗?难道能说是嫦娥让登月的吗?
玄学当然不是实证科学,玄学可以不要严格的,标准的论证程序和方法。老子连论题都可以不确定,甚至连道的概念都可以不确定。老子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界定。
的火箭导弹是钱学森主持搞的,钱学森是空气动力学家。但是,钱学森一个人是搞不出来的,还需要各个方面专家的合作,如材料、燃料、电气、遥感、控制、弹道等等。
人造卫星太复杂,有千万个零部件,绝对需要各方面科学家的合作,缺一个都不行。GPS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光卫星就多达近百颗,爱因斯坦用不着懂无线电学,或者材料学与信息学。
所以,把人造卫星的功劳归于牛顿,把GPS的功劳归于爱因斯坦,都是荒唐可笑的。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实际和实用的价值。请注意!宇称不守恒不是杨振宁一个人提出来的,刻意省略李政道有点不道德。事实上,1950年代,物理学界热议宇称守恒或不守恒,李杨二人主张不守恒,并且用论文予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