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娄底都出了哪些名人)(5)
地理和气象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闻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开辟了的气象事业。
钱玄同是谁的爷爷?
钱玄同是钱三强的父亲 钱思进和钱民协的爷爷
钱玄同(1887年9月12日—1939年1月17日),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逸谷。五四运动前夕改名玄同。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现代思想家、文字学家、新文化运动先驱者。
钱玄同早年赴日留学,入早稻田大学,于《民报》社拜见章太炎,章太炎介绍他加入同盟会,他同时听章太炎讲文学、音韵学。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17年加入中语研究会,兼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常驻干事,致力国语运动。1917年,钱玄同向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投稿,倡导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1918年至1919年的《新青年》杂志,钱玄同是轮流编辑;在这期间,他曾动员鲁迅给《新青年》撰文。[3]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在北京的德国医院逝世。著有《文字学音篇》、《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等论文
如何看待曲昭伟与潘建伟两人对于量子力学的不同理解?
科学争论,有助于科学更加真实,更加严谨,只要立足于科学本身就好,没必要上纲上线,更没必要进行人身攻击或贬损,当然更不应当谩骂了。
其二,看过一些两位关于量子的有关论述,各有特点,暂不做对错的评论,只是想指出一点:量子并不是最小物理量而是最小物理量在存续过程中的能量峰值状态,在这一点上,两位都没有认知清楚,其三,从二位认知所秉持的方来看,都是在秉持着线性思维或相对性思维的方,而这种方其实都是不可能看清楚物质产生和消失的本源的,也可以说,这种方项下的认知其实都是有漏洞的或不具有高饱和度真实性的,这是这种方自身的问题所致,很可惜,两位学者并没有脱离开这种方的思维模式。其四,至于量子纠缠的问题,这其实是“平行宇宙”理论的一个变异性的认知结论,这个理论其实是一个大妄想,它不符合常识,在同一时间,在不同的地点,是不可能存在同一个物质或粒子的,这是常识。但是,两位并没有发现这个大妄想理论的缪误所在。其五,任何一个物质或粒子如果发生“一观察即坍塌”的现象,那只有一种可能,这就是物质或粒子与自己的影子之间存在这种可能,如果硬要找出一个具有这种可能的粒子或物质,那也不是在同一时间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物质或粒子,而是“它”遇到了一个跟它非常相像的物质或粒子,但是,这两个物质或粒子所产生的坍塌一定是不具有完全性或完整性的,更不可能是完全同步的。这也是两位学者所没有注意到的。其六:多说一句:爱因斯坦先生的量子力学具有高饱和度的真实性吗?希望有兴趣的朋友有时间的话可以做更深入性的思考。请记住:万物一体的一体观才是高饱和度真实的认知,其二,万物一体,并不是现象上的你是我或我是你。
关于量子的话题,其实,需要澄清和说明的问题是很多的,篇幅有限,不做赘述了。抱歉??。
科学探讨,首先应当建立在尊重人格,享受探究快乐的基础上,这是对于科学探究的做人底线。谢谢。